王健林发飙 自媒体再这么玩就死了
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5/1/9 浏览:2)

王健林发飙 自媒体再这么玩就死了

文/maomaobear

近日,微信公众号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火了,这个微信号前不久冒用王健林名义发表批评淘宝网及电商的文章,还擅用王健林的肖像。

结果,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于11月16日将该公众号所有者北京韩商互联贸易有限公司一起诉至法院,要求删除侵权文章、公开道歉并索赔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。北京朝阳法院立案。

随之微信公众号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发布了一篇道歉文,说自己是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,没钱没女友,借用别人的营业执照注册微信号,乞求王健林“也希望您大人不计小人过,饶了我这一回,下不为例!”令人莞尔。

其实,王健林这个事情并非个例,微信公共号中内容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,为何微信自媒体会出现这种问题,自媒体乱象又该如何解决呢?

一、利益主导的自媒体乱象

中国的自媒体是从微博开始的,虽然早在微博之前已经有了论坛,博客来发表个人的声音,但是真正让媒体”自“起来的,还是带有社交功能,可以关注个人的微博和微信。

媒体是有商业宣传功能的,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或者公众形象。而自媒体也有类似的功能,于是在很短的一个自由期之后,利益被引入了自媒体。

公关公司的逻辑很简单,谁的粉丝多,他们就认为谁的影响力大,而粉丝怎么来呢?要靠内容来,高质量的内容可以吸引粉丝但是费时费力,能输出高质量内容的人并不多。

那么怎么办,先是段子,笑话来凑,段子,笑话不新鲜,各种无下限就出场了。

现在一些微博微信的大V,很多是挑动社会矛盾起家的,当前社会有很多矛盾,那么他们就选择吸引眼球的来搞,有事件添油加醋,没有事件编造事件,甚至不惜造后果非常严重的谣言。

因为自媒体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监管,这种手法屡试不爽。于是就被广泛采用,造谣没有成本,而收益是公关公司真金白银。无本万利的买卖自然有人做。

终于,一系列谣言编到政府无法忍受,开始抓人了,秦火火,立二拆四进去了,这种挑动社会矛盾拉粉丝的手法才过时。

之后就是各种侵权与编造。编造名人的话,中枪最多的不是王健林,而是朗咸平,马云,只是他们没打官司罢了。各种看似有道理没道理的鸡汤,打着名人的旗号,就会有人点赞,有点转发,而背后则是广告收益和公关费用。

这个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制造假文的动机绝不是什么崇拜,而是赤裸裸的利益。

此外,各种侵权也是自媒体公共号常见的现象,笔者的文章,在知乎的回答,经常被侵权转载,一分钱见不到。而笔者要去打侵权官司,成本显然是高于收益的。投诉如扬扬止沸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
所以说,王健林的起诉只是偶然现象,自媒体的乱象由来已久。

二、利益与责任不对等是问题的根本

我们看一下微信公众号,一些公众号是需要公司营业执照的,那个“顶尖企业家思维”之所以那么怕,是因为法律起诉有对象,那个提供营业执照的公司要负担法律责任。他跑不了。

而更多的微信公众号是个人的,甚至只有一个微信号,个人资料真实性很难核实。同样,微博早期,特别是不加V的微博,背后是谁无法追究,这就给了一些人无责任发表言论的机会。

既然追查不到,背后又有收益,那么言论就可以不负责了,各种谣言,侵权,冒名就都来了。

而即使能追查到,很少有人会像刘强东、王健林这样认真,真的去起诉对簿公堂。因为被侵权的大部分是普通人,普通公司,没有精力金钱去打官司。就是真打官司,所能得到的赔偿数额也是有限的,不是意气之争或者另有目的,完全得不偿失。

我们看王健林起诉的新闻,有大量万达涉足互联网 的内容,这个其实也算是一种宣传,从企业角度诉讼的成本可以用宣传的收益补回来,而普通人没有这个机会。

侵害一方有利益低风险,维权一方高成本无收益,利益与责任不对等是自媒体乱象的根本。

三、自媒体要自律,平台要担责

我们看一下做的比较成功的自媒体,罗辑思维没有低俗,没有冒名,他们就是扎扎实实做高质量内容,现在估值10亿了。

搞各种盘外招,可以拉来粉丝,也可以一时得利,但是这种办法拉来的粉丝真的能带来消费能力吗?企业公关会一直不明不白的投钱吗?

自媒体要有自律,输出高质量内容虽然不易,但是可以拉来高素质的粉丝,时间也会证明高素质粉丝的价值。搞无下限拉低了层次,只会有眼前的利益。

而作为自媒体的平台,也应该担起责任,被垃圾信息充斥的平台最终会失去价值。当朋友圈成为各种广告与鸡汤的乐园,用户是会离开的。当公众号没有高质量内容,用户是会换地方的。

没有了用户,平台的商业价值又在哪里呢?所以平台也应该担起责任,有更高的过滤效率,给大众一个更清洁的舆论环境。

秦火火,立二拆四的入狱,终结了挑动社会矛盾吸粉的手法,不知道王健林这次起诉,会不会让冒名编造消失。希望未来自媒体不再乱下去。